医学生学习笔记——急性肝衰竭的诊治

栏目:干货技巧 发布:2024-11-28 浏览:20 发布于中国–湖北–武汉 收藏

1. 概述

急性肝衰竭(ALF)多由药物、肝毒性物质、病毒、酒精等诱发,常见于中青年人,发病迅速,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我国首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其他常见病因有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缺血性肝损伤等,约 15% 病因不明。
  • 发病机制:涉及内毒素及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损伤、肝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肝细胞再生受抑、肝脏能量代谢及解毒功能丧失,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加速患者死亡。

3. 组织病理

肝细胞坏死体积≥肝实质的 2/3,或亚大块坏死(约占肝实质的 1/2 - 2/3),或桥接坏死,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

4.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 体格检查:评估精神状态确定肝性脑病程度,留意慢性肝病体征。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INR)、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自身免疫性标志物等。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临床诊断:急性起病,2 周内出现 2 度及以上肝性脑病,且伴有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明显(PTA≤40% 或 INR≥1.5)、肝脏进行性缩小等表现。
  • 鉴别诊断
    • 胆道梗阻及严重胆道感染:黄疸深但肝功能损害轻,ALT 上升幅度小,常有发热、腹痛、肝大等。
    • 淤胆型肝炎: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ALT 升高及 PT 延长不明显,有皮肤瘙痒及粪便颜色变浅,极少出现肝性脑病、出血及腹腔积液。
    • 肝性脑病: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鉴别。

6. 治疗

  • 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 APAP 过量用 N - 乙酰半胱氨酸,毒蕈中毒用青霉素和水飞蓟素,药物性肝损伤及时停药,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用糖皮质激素,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及时终止妊娠。
  • 常规治疗
    • 内科监护:因患者多有循环功能障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需持续重症监护支持治疗。
    • 支持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糖、低脂、低蛋白营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支链氨基酸,补充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冷沉淀,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脑水肿及肝性脑病治疗:避免补液过多,对颅内高压患者给予甘露醇、高渗盐水、巴比妥类药物及低温治疗,糖皮质激素不用于控制颅内高压,肝性脑病治疗详见相关章节。
    • 抗感染:及时发现并根据病原学结果抗感染治疗。
    • 防治出血:短期用 PPI 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出血或侵入性操作前适当补充血小板。
    • 纠正代谢紊乱:监测营养和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
    • 人工肝支持:通过体外装置清除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肝移植。
    • 肝移植:治疗肝衰竭有效手段,把握时机实施。

7. 预后

病因是重要预后预测指标,如对乙酰氨基酚、甲型肝炎等所致 ALF 移植后生存率>50%,其他病因所致生存率<25%,性别、年龄、入院时肝脏及临床生化状态、肝性脑病程度、凝血指标、肾功能、胆红素水平、血钠、动脉血 pH 等也影响预后。


分享:
内科达人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在线客服
己有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