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总结|肺炎ICD-10编码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栏目:干货技巧 来源:奇璞智Mall 发布:2024-07-25 浏览:9 收藏

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单病种管理之一。在日常填写病案首页时,关于“肺炎”疾病的ICD-10编码存在各种各样原因导致的错编情况。下面汇总了相关错误案例,供大家参考及规避。

“肺炎”编码错误案例分析


1  医师填写不规范,编码员编错

案例1

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1周余。”入院,入院时患者有咳痰、咳嗽症状。专科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痰鸣音。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异常;胸部CT: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炎症;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呼吸道病原体八项未见异常;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咳痰、咳嗽症状好转,复查各项炎症指标均下降。

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临床医师诊断“肺炎”,编码员编码“J18.900”(肺炎)。

分析:经与临床医师讨论,临床医师认为该患者是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肺炎。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修正为:“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编码为“J14.X00”(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


案例2

患者女性,因“咳嗽、发热3天”人院,入院时患者有发热、咳嗽症状。人院体查:体温39.1℃,双肺呼吸音粗。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异常;胸部CT:大叶性肺炎;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降钙素原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呼吸道病原体八项未见异常,痰培养:未见异常。给予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后患者发热、咳嗽症状好转。复查各项炎症指标均不同程度下降。


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临床医师诊断“大叶性肺炎”,编码员编码“J18.100”(大叶性肺炎)。

分析:经与临床医师讨论,临床医师认为该患者是细菌(不明确)导致的肺炎。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修正为:“细菌性肺炎”,编码为“J15.900”(细菌性肺炎)。“J18.100”作为主要诊断(保守治疗),医保DIP支付标准是611点,而“J15.900”,作为主要诊断(保守治疗),医保DIP支付标准是1015点,因此编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医保支付标准。

 

案例3

老年女性,因“呼吸困难半小时”入院。入院体查:双肺呼吸音粗。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异常;胸部CT: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扩张并右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并双下肺压迫性肺不张;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未见异常;pa02/602<250 mmhg;血尿素氮20 mmg/dl,痰培养:未见异常。给予高流量氧疗、胸腔穿刺引流解除限制性通气、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稳定。

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临床医师诊断“重度肺炎”,编码员编码“J18.903”(重度肺炎)。

分析:经与临床医师讨论,临床医师认为该患者是细菌(不明确)导致的肺炎。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修正为:“细菌性肺炎”,编码为“J15.900”(细菌性肺炎)。

2  医师填写不规范,编码员修正后仍错误

案例4

老年男性,因“被发现意识障碍”急诊收入院,人院查体:血压68/34 mmHg,肢端冰冷。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罗音,神志不清。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异常;急诊颅脑CT平扫+三维重建: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多发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降钙素原升高;血尿素氮23.94,pa02/fi02<250 mmhg。流感(A+B)抗原检测未见异常;痰培养:少量酵母样真菌生长。立即给予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甲肾上腺素升压等后,患者血压稳定,经治疗后,复查各项炎症指标均不同程度下降,胸部CT提示肺部渗出明显吸收。

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临床医师诊断“重度肺炎”,编码员编码“J17.2*”(真菌病引起的肺炎)。

分析:经与临床医师讨论,临床医师认为:痰培养结果少量酵母样真菌是定值菌,该患者是细菌(不明确)导致的肺炎。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修正为:“细菌性肺炎”,编码为“J15.900”(细菌性肺炎)。


3 医师填写正确,编码员编错

案例5

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5天、阵发性咳嗽,为”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8℃,双肺呼吸音粗。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异常;流感(A+B)抗原检测未见异常;胸部cT:左肺下叶炎症;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降钙素原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阴性;痰培养:革兰氏球菌+,普通细菌培养48小时:未检出致病菌。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后患者发热、咳嗽症状明显好转。

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临床医师诊断“细菌性肺炎”,编码员编码“J15.800x001”(革兰阳性细菌性肺炎)。

分析:经与临床医师、检验技师讨论,痰培养结果革兰氏球菌属于上呼吸道细菌定植,并不是致病菌,临床医师认为该患者是不明确的细菌导致肺炎。病案首页出院主诊断修正为:“细菌性肺炎”,编码为“J15.900”(细菌性肺炎)。


编码错误原因

1.临床医师书写诊断不规范,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规则不了解。目前,肺炎在临床常见分类有多种,根据解剖结构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根据获得场所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根据病因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体等)、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理化因素所致肺炎(化学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肺炎在ICD-10分类是以病因为分类轴心,将各种病因导致的肺炎分类在J12-J18。由于临床医师对ICD-10规则的认识不足,不知道不同病因,有不同的编码,书写肺炎诊断名称未能尽可能包括病因,只简单书写“肺炎”(如案例1),或按照解剖结构写“大叶性肺炎”(如案例2),或按照病情写“重度肺炎”(如案例3),给编码员编码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份严谨合规的病案能够为编码员的编码工作减轻很大负担,并且病案书写质量会直接影响疾病编码正确性,因此,提高病案的书写质量对于正确编码同样至关重要。

2.部分编码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及有不良的编码习惯。

由于部分的编码员,对于病案信息学知识和疾病编码规则掌握力度不够,未养成通读整份病案的良好习惯,往往局限于首页、入出院记录¨2.过分依赖电子编码库编码,没有核对编码工具书,对肺炎分类轴心、规则掌握不到位,经常按照临床医师不规范的诊断如“肺炎”“大叶性肺炎”“重度肺炎”进行编码为“J18.900”“J18.100”“J18.903”,如果编码员盲目按临床医师不规范地诊断编码¨3I,而没有仔细查阅病案、依据病人的胸部影像学、化验结果、治疗过程及疗效而确定具体病因进行编码(如案例1—3),导致编码错误高。

3.部分编码员欠缺临床医学知识,且与临床医师沟通不足。

从案例4、案例5可知,有的编码员虽然知道肺炎在ICD-10分类是以病因为分类轴心,也知道通过痰的细菌培养可检查到病原体¨引,并按照痰培养结果显示示的病原体把肺炎诊断归类到对应的编码,但是由于编码员对临床医学专科知识的缺乏,没有考虑痰培养结果显示的病原体究竟是真正致病菌还是“定制菌”,也没有进一步与临床医师沟通确认,导致最后肺炎诊断编码员修正后依然错误。因此即使编码员精通ICD-10分类规则,如没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积累,且与临床充分沟通通,难以保证编码正确性。

 

奇璞智Mall——高质量知识付费内容在线AI创作共享平台!

 

分享: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在线客服
己有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