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解读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何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可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抗菌药物分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如下:
非限制使用级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依据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成员
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会诊专家组包括以下成员:
一、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二、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相关专业临床药师。
临床医师能否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一日剂量的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一、感染病情严重者;
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三、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会诊手续并且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如何确定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规定, 医务人员需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医院授予使用权限后根据医师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不同级别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要求如下:
非限制使用级
住院医师以上职称医务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使用
限制使用级
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方可使用。
特殊使用级
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方可选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哪些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考核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药品管理法》 《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3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4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5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注意事项
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医院于2021年6月16日起,在电子病历系统新增“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功能。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I类、I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以一代、二代头孢为主。可用于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抗菌药物名单如下。名单以外的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不得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抗菌药物名单
头孢呋辛钠
头孢唑林
头孢西酮钠
头孢孟多酯钠
头孢硫脒
头孢米诺钠(预防厌氧菌)
克林霉素(青霉素或头孢过敏患者预防革兰阳性菌)
阿米卡星(青霉素或头孢过敏患者预防革兰阴性菌)
万古霉素(预防MRSA)
奥硝唑(预防厌氧菌)
左奥硝唑(预防厌氧菌)
左氧氟沙星
青霉素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
开具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前应当完善病原学检查。连续使用抗菌药物第3天和第7天应当复查血常规。
相关文档:
本文2024-07-25 20:15:36发表“干货技巧 ”栏目。
本文链接:https://kms.qipuai.com/article/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