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资质授权管理的界定和范围
一、医务人员资质的内涵
我国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一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二是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三是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属于第一种情况。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医疗机构人员岗位分为三大类: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本文所指医务人员仅指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以医师为主,兼顾护理、药技及其他技术人员。
国外常以JCI评审标准为指导进行医务人员资质授权的管理。在JCI评审标准中,员工资质和教育为医疗资质管理专项章节,有24条标准99项测量要素。评审标准中医疗资质授权管理的医务人员,指所有临床医生,包括有独立行医执照为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复苏、手术、康复或其他临床服务,包含为患者提供辅助服务(如病理、放射、检查等)的专业人员。授权管理的资质分成执业医师资质、入院可执行资质、院需准入资质与专项资质4类。其中执业医师资质是指医师注册登记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入院可执行资质指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医务人员入院后可开展的基本工作,如门诊、会诊、收入院、急诊,临床实际操作后可执行的基础操作,如体格检査、眼底检査、胸穿、腰穿、骨穿、导尿等;院需准入资质是指院内需医院组织培训或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的资质,包括操作资质、处方资质、手术资质等;专项资质指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学术协会组织规定的医疗资质,如放射资质检验资质、病理上岗资质及心血管介入资质等。
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资质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人员进行分类,如根据岗位类别分为临床医师、药学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护理人员的相关资质,根据人事关系分为在岗在编职工、进修人员、规培人员、实习医师、学生等人员的相关资质,根据职称级别分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无职称人员等的相关资质等;也可以根据医疗行为进行分类,如执业医师资质类,执业护士资质类、技术人员资质类、入院后可执行资质、院需准入资质、专项资质等。
二、资质授权管理的界定
20 世纪 50-60年代,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公司,提出了授权的概念。授权是组织机构运作的关键,它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权力授给部属人员,从而使管理者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上,同时引领下属更好地运营企业,实现更大的管理效益。目前授权管理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性行业中。
在医疗资质的授权管理方面,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医疗技术、手术分级操作、重点药品进行基础管理,具体的医疗授权管理制度和手段均由医疗机构自行确定。2015年卫生行政部门取消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医疗机构承担了更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这无疑对医疗机构的资质授权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
医疗授权管理是将医疗技术准入、人员资质准人结合起来的一种医疗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医务人员资质授权是以医务人员为对象,根据对个人的资质与能力的评估,授予其完成某项医疗工作所必需的权力的过程。不同于医院已有的一套对不同职称医师的不同等级的工作范围进行权限准入的机制,医务人员资质授权范围综合考虑年龄、教育背景(学历、学位专业、专业培训完成情况)、工作背景(工龄、职称、职级、职称获得后年资)、工作产出(科研成果、文章发表、学术地位)、,工作质量安全/医疗技术水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医疗纠纷及投诉情况)等设定。资质准入后,对其医疗资质应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周期性考核,以充分保证医师的临床行为适应授权范围。
院内医疗授权管理既是医疗安全质量的要求,更是相关法律法规、评审规范的要求,例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特定药品的使用有分级的授权要求,《三级医院评审标准》JCI评审标准等评审标准对医院也有开展临床授权管理的要求。以医疗授权为手段,健全机制,理顺流程,对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如岗位、技术开展评估,实施准入,有助于规范医师行为,合理应用医疗技术,规避医疗风险,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三、资质授权管理的范围
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的医疗卫生技术从业资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的执业资质和行业管理的专业领域准入资质外,各医疗机构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运营实际情况,对机构内各学科、技术岗位的准入要求进行明确,医疗技术或质量安全效果评价符合条件的人员会被授予相应上岗资质,并对其在岗医疗行为和结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保障一线岗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助力机构发展目标实现。
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内的自我管理医务人员资质往往依据学历、年资、科研成果、文章发表、质量安全部门对其医疗技术水平既往评价等方面进行审核授予。此类资质主要包括专家门诊资质,医疗小组组长资质,手术及分级、微创诊疗(包括介入、腔镜等)及麻醉分级等操作资质,住院总医师等任职资质等。以上资质是根据医院自我管理的需要纳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的重点资质,因现阶段不同等级或类型医疗机构医疗资质授权管理起点有所不同,故可以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自行设定其他的相关人员资质许可。
本文章节选自《医务管理新视野 医疗资质授权管理方法与实践》
本文2024-07-25 21:00:25发表“干货技巧 ”栏目。
本文链接:https://kms.qipuai.com/article/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