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学习笔记——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释义
1. 定义
对医疗机构首次开展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进行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2. 基本要求
- 技术性质要求:安全、有效、经济、适宜且能应用于临床。
- 清单管理:明确并定期更新临床应用清单。
- 审批流程:经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 风险应对:论证安全隐患或风险,制定应对预案。
- 人员及质控:明确专业人员范围,加强质控。
- 动态评估:建立动态评估制度,追踪管理和评估。
- 临床研究:按国家规定执行。
3. 释义
- 新技术和新项目定义
- 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如新诊疗设备、试剂应用,常规技术新应用,新侵入性诊疗等。
- 已证安全有效的首次应用技术需组织论证,非新技术相关设备或试剂评估按相关办法执行。
- 准入申报方式
- 科室按计划申报,与诊疗科目相符,提交申报表。
- 多科合作时,主导科室负责填报,无主导科室由医疗管理部门确定后再填报。
- 限制类技术按规定操作并报送开展情况。
- 管理期限规定
- 从获批到转为常规技术的时间跨度,综合技术因素确定观察例数和期限。
- 成熟技术半年到一年,需观察的手术类技术 1 - 2 年或更长,由申请科室提议,管理委员会审核确定。
- 转化为常规技术条件
- 达到规定时间和观察例数后,科室申请,管理委员会评估疗效、并发症等,安全有效可转化。
- 转化后需培训,持续观察监督至少一个管理期限。
- 委员会审核内容
- 医学伦理委员会:申报者资质、科学性伦理原则、风险受益合理性、知情同意与权利保护。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法规制度规范、可行性安全性效益性、条件准备、人员能力职责、风险防范与处置流程。
- 风险处置预案内容:负责人及成员、并发症及处理、报告流程、中止情形。
- 专业人员范围界定:限于获批团队或个人,实施前通报培训,未转常规前他人不得实施。
- 质量控制要点
- 科室主任负责制,医师履行告知义务,科室质控小组追踪督察,项目负责人定期汇报,管理委员会评价反馈。
- 全程追踪管理:包括申报、开展、使用及疗效观察全过程,关键环节有申请准入、实施监管、疗效追踪、中止情形管理。
- 动态评估管理:定期评估质量安全和技术保证能力,首次 3 个月内评估,后续视情况每 3 个月至半年一次,转常规前至少两次评估。
- 需报告情况:出现并发症等多种情况及时报告,重大情况立即同步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
- 中止情形:行政部门规定、人员条件变化、严重不良后果、质量安全隐患、伦理缺陷、效果不符、未经论证等情况需中止。
- 临床应用清单内容:包括名称、类别、级别、适用科室、状态,不包括新技术和新项目目录。
- 外院医师相关技术管理:需按准入要求审查和监管。
- 紧急情况技术应用规范:不建议未评估时开展,紧急情况可组织快速论证或会诊救治。
本文2024-12-06 17:21:21发表“干货技巧 ”栏目。
本文链接:https://kms.qipuai.com/article/97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