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DRG 2.0神经外科医保支付变化

栏目:行业快讯 来源:奇璞智 发布:2024-08-22 浏览:43 收藏

大脑作为人的生命中枢,既复杂又脆弱,在大脑上动手术,无异于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神经外科医生也因其高难度的手术技巧和精准的操作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需要多学科互相配合,追求卓越技术的同时,更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因此,在神经外科学科中实施DRG付费,更需要精准反映这些特点,既保障医疗质量又能激励技术创新,与医疗“相向而行”,为患者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就医环境。

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2.0分组方案,聚焦重点学科进行了分组结构优化,回应临床关切。

从神经外科分组(MDCB)看,MDCB是DRG分组方案中的一个主要疾病大类——“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MDCB中的神经外科相关组,主要包括了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各种手术操作,如开颅术、颅内血管手术、脊柱手术、介入手术等。根据手术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复杂性的差异性,MDCB手术组内的病例又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ADRG,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资源消耗。

在调整上,2.0版本分组方案充分参考了临床专家的意见,并结合现有疾病诊断和操作编码,利用大数据统计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改进空间。这种基于“临床+数据”的调整方法,确保了分组系统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具体而言,2.0版神经外科分组方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化调整:

一是凸显临床实践的适应性。

2.0版本的调整是基于对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深入理解,确保新版本分组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复杂性等。

细化分组能够捕捉到更多的临床细节,进一步提高分组的临床适应性,确保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费用支付更加准确。比如,新增BB1(神经系统复合手术)组,对满足开放手术+介入手术,或开放手术+介入造影的病例设立新的分组,进一步确保医保支付对临床实践的适应性。

二是凸显疾病分类的精细化。

2.0版本分组方案一大特点在于疾病分类更加精细,更能体现神经外科疾病和手术的复杂性,精准的反映出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难度和资源消耗,包括手术的紧急性、复杂性以及术后管理的需求。

这种精细化分类有助于医保部门更合理地设定支付标准,同时也让医疗机构可以更精准控制成本、管理资源。

比如,DRG2.0版本的BB2-BB5,是对1.1版本颅脑手术分组的重新组合与优化,区分不同伴随疾病,精确反映出不同病种特点和资源消耗差异。

三是凸显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2.0版本的调整也考虑到了这点,在命名规则上尽量确保所有重要的治疗方式都能在分组中得到体现,提高分组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比如,BD2名称由此前“神经刺激器植入或去除术”修改为“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手术”,不仅体现了对治疗方法多样性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医学技术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更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疾病编码和分类将不断涌现,在之后的分组细化中,需要更多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如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等。以患者为中心,让2.0分组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奇璞智——高质量知识付费内容在线AI创作共享平台!

 

奇璞智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学习的高质量知识付费内容在线AI创作分享平台,让医保卫健领域的专业知识得以轻松访问和充分传播。我们希望通过聚集优质知识付费内容,围绕医疗从业者日常工作、家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分享服务,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奇璞智“创作者中心”允许知识创作者上传原创文档等虚拟知识产品,在享受平台充分的流量曝光和推广权益同时,也为知识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实现收益的机会,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转化。平台将逐步接入GPT大模型技术,基于海量的知识库资源,提供生成式问答、智能推荐、内容创作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AI智能化服务,让每个人都成为知识的创作者!

 

分享: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在线客服
己有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