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三级医院要设定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机构

栏目:医保新知 发布:2024-04-02 浏览:7 收藏

3月20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就诊时间精确到30分钟以内,实现170家以上二三级医院检查检验报告和医疗影像线上查询。

此前,2023年6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北京市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本次发布的《工作方案》则是在该文件基础上,结合12345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市民反映的医疗服务突出问题制定的。旨在优化市辖区内二三级医院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工作方案》围绕优化门急诊服务、提升住院服务和发挥信息化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16个重点任务,既涉及诊前预约、转诊、导诊等服务,也涉及住院环节的日间手术服务数量、出入院手续办理、床位管理等。

具有创新性的是,在优化候诊导诊工作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在30家以上医院实现线上查询候诊排队叫号顺序。在优化入出院办理流程方面,《工作方案》提出条件允许的医院可积极探索患者网上自助办理入院手续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对北京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开展诊疗能力调查,综合第一批罕见病诊疗机构及科室名单,更新北京市的罕见病诊疗机构及科室名单,并发布地图。

 

以三级医院为重点
设立或指定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机构


《工作方案》提出,要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对住院床位统一管理,对全院床位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健康界注意到,在《北京市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并未提到「全院一张床」管理,这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次发文提出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
此前,健康界曾报道,2023年12月8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正式启用前夕,北大医院「大兴字」第一份红头文件在院内正式发文,试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病床管理办法。
百年老院由此探索全新管理模式,实行「全院一张床」床位动态管理、公共设备设施平台化管理,统一调配、动态调整,提高使用效率,优化临床专科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适当打破原有医学学科和临床科室设置壁垒,解决患者「住院难」的堵点问题,减少患者等待时长,提升就医体验。
据了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编制床位数1200张,其中儿科床位400张、妇产科床位200张、其他综合床位600张。
什么是「全院一张床」?哪里有床住哪里,医生跟着患者跑,护理人员不论在哪个科室,都按照全科型护理规范化操作。大兴院区力争实现所有床位资源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提升床位使用效率。
大兴院区在管理模式上大胆尝试,改革传统医疗模式,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保障「全院一张床」顺利实施与落地。
大兴院区与中心院区管理上的最大不同是:大兴院区床位属于公共资源,不再归属科室;院区可跨病房收治患者;住院办理流程更新优化,等待住院患者检查提前预约,减少患者奔波往复,从而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疗质量,最大限度缩短住院等待时间,保障急症患者有床可住,提升患者满意度。

《工作方案》提出,要以市属三级医院为重点,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作为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床位统一管理,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建立急诊患者会诊收治机制和科室床位动态调整机制,打通急诊患者的收住院通道,确保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医院应同步完善跨科收治患者的管理制度和科室职责,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而大兴院区设立的入院准备中心隶属于大兴院区医政管理部,位于门诊大厅西侧,共设7个窗口,服务对象为所有预住院患者。
初期主要负责患者住院登记、住院床位咨询、床位预约安排、患者住院通知等,后期根据运行情况逐步实现预住院患者检查统一预约。
那么,大兴院区实行「全院一张床」后,床位分配有什么门道?
综合分析,专科相近,病区相近。
入院准备中心根据患者病情及病房床位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及科室发展规划,按照大兴院区病床管理办法对床位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整;并联合医务处、病案与临床数据中心、医保处、信息中心等部门,定期分析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DRG、CMI、等床人数、待术时间、手术占比等数据,分析各学科床位使用情况,本着专科相近、病区相近的原则协调床位,以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辅助临床诊疗服务如何「高质量」?


《工作方案》再次明确要求,医院要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临床诊疗服务提供高质量辅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据报道,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应用与临床质量控制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已经多次出现在国家及各地政策文件中。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对照「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工具,在病历内涵质控、单病种上报、DRG/DIP费用控制、疾病风险预警等多项工作中实现了智慧化管理。
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为例,其可通过接口对接医院HIS、LIS、PACS、EMR等多个业务系统,自动抓取患者信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实现事前分析、事中提醒和卡控、事后统计和上报等功能,在不同应用场景发挥多元化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于2023年7月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详细列出了知识库建设和维护周期等关键细节。
随着智能化工具在更多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行政部门也将继续完善和推广智能化工具相关管理和应用规范,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


为发挥信息化作用,《工作方案》提出了6个重点任务,并针对医疗信息互通共享、智慧医院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推进医疗信息互通共享方面,《工作方案》要求优化检验检查服务,加强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实现170家以上二三级医院检查检验报告和医疗影像线上查询。
二三级医院要按照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实现医生工作站共享调阅相关数据资料,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二三级医院要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结合本机构实际,简化预约诊疗和互联网诊疗页面,设置智能语音和助老服务模块,通过多种渠道方便老年患者获得在线诊疗服务;拓宽医院自有挂号渠道与医保结算渠道,以市属医院为重点,实现医保患者线上便捷缴费。
《工作方案》强调了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临床诊疗质量、管理质量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承托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北京市对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信息化建设仍将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分享: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在线客服
己有书馆